2022-12-02
张伟令 主任医师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儿科
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,有很多的影响因素,常因内外环境的改变导致调节细胞的增殖、黏附、分化和凋亡等重要进程的基因失常而启动。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也受环境、基因、表观、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。视网膜细胞瘤分为遗传型和非遗传型,遗传型占35%-45%,为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,非遗传型占55%-65%。视网膜细胞瘤发生与肿瘤抑制基因Rb1的基因突变关系密切,约94%的遗传性和87%的非遗传型Rb患者存在Rb1基因的突变。Rb1基因位于人类的13号染色体长臂1区4带,包含27个外显子26个内含子,编码为4.7kbmRNA,可分成928个氨基酸蛋白、GRb蛋白。目前国际公认的Rb1等位基因突变或者缺失是视网膜细胞瘤的发病基础。1971年有学者对儿童视网膜细胞瘤的发病率进行统计分析,认为此病的发生是两次基因突变的结果,并由此提出了两次打击学说。即第一次突变发生于生殖细胞,第二次突变发生于体细胞,两次打击的实质是Rb敏感基因的一对等位基因发生突变,当两个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,体细胞的杂合子型变成纯合子状态,细胞将失去正常的Rb蛋白功能,细胞分化失去控制,从而形成肿瘤。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Rb患者的HPV感染呈阳性结果,这提示HPV感染可能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有关,尤其在散发型的患者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