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2-02
张伟令 主任医师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儿科
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。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、分化障碍、凋亡受阻等机制,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,大量增殖累积,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,同时抑制正常的造血功能。儿童及青少年急性白血病,多起病急骤,主要表现为发热、贫血、显著的出血倾向或者骨关节疼痛等,白血病还可累及肺、胸膜、肾、消化道、心、脑、子宫、卵巢、乳房、腮腺和眼部等组织器官,出现相应脏器的功能障碍及衰竭,严重者可出现死亡。目前白血病主要有以下的几类治疗方法,化学治疗、放射治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、干细胞移植等,通过合理的综合性治疗,相当多的患者可以获得治愈或者长期稳定。儿童白血病的后遗症目前比较少见。以前儿童白血病治疗用放射治疗,放射治疗后10年,甚至更长的时间,会出现对大脑、骨骼、腺体的损害,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后遗症。目前的治疗方法后遗症比较小,部分患者会出现药物的副作用,比如皮肤、肝脏或心脏的损害,但发病率都较低,且大部分分为可逆的损害,不会遗留后遗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