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2-02
张伟令 主任医师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儿科
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小儿眼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,发病率在所有年龄段眼部恶性肿瘤中排第三位,起源于原始视网膜干细胞或者视锥细胞前体细胞。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,95%的病例发生在5岁之前,成人中罕见。视网膜母细胞瘤具有家族遗传倾向,可单眼、双眼、先后或者同时患病。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复杂,开始在眼内生长时外眼正常,当肿瘤增殖出入到玻璃体或者接近晶体的时候,瞳孔区将出现黄光反射,此时常因视力障碍出现瞳孔散大、白瞳或者斜视而被家长发现。由于肿瘤逐渐生长,体积增大、眼内容物增加,使眼压升高,引起继发性青光眼,出现眼疼、头疼、恶心、呕吐、眼红等等,儿童眼球壁弹性较大。长期的高眼压可使球壁扩张、眼球膨大,形成特殊的所谓牛眼的外观,大角膜、角巩膜、葡萄肿等等。当肿瘤继续增大的时候,瘤细胞沿视神经向颅内蔓延,使视神经变粗,如破坏了视神经孔骨质,则使视神经孔扩大,也可能出现球后或者颅内转移的可能性。肿瘤穿破巩膜进入眶内,导致眼球凸出,也可向前引起角膜葡萄肿或者穿破角膜在球外生长,甚至可凸出于睑裂之外,生长成巨大的肿瘤。本病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,常危及患儿的生命,因此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、降低死亡率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