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12-02
张伟令 主任医师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儿科
抽动症治疗的原则是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并重,注重治疗的个体化,一般治疗包括健康教育,针对患儿、患儿父母、老师及其他与患儿较多接触的人员,告知抽动及其行为障碍是一种疾病,是患儿自己无法控制的,并非品行问题,不要过分关注患儿的抽动症状,健康教育方式包括个体的指导、口头的讲解、书面卡片的提示、电话的咨询、科普的宣传、专门的网站等。面对患儿,要帮助患儿认识到自己的病是可以治疗的、改善的,消除自卑感,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,鼓励他们多与人交往。面对父母,应告知父母对患儿的关爱和理解的重要性,增进亲子接触和比较强的沟通,避免父母过多的责备,惩罚和忽视。如果患儿开始用药,要遵循医嘱,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,有问题及时就医。面对老师应该告知老师有关的知识,并通过老师教育其他同学,不对患儿的怪异行为作出讥讽、嘲弄和歧视。同时老师要对患儿更加的爱护,帮助其解决生活、学习上的不便。药物治疗根据每个患儿不同期的症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,神经调控治疗、重复经颅磁刺激、脑电生物反馈和经颅微电流刺激等神经调控疗法,可尝试用于药物难治性抽动障碍的患儿的治疗,深部脑刺激疗效较确切,但属于有创侵入性治疗,主要适用于年长儿、12岁以上或成人难治性抽动障碍的治疗。